对越自卫反击战
发布时间:2016-04-06
阅读次数:4961次
来源:党史之窗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官方称为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或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在民间被习惯称作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称之为1979年北部边界战争或越中边界战争,国际上则又将其视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一部分),是指于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越南)之间的战争。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对中国采取敌对行为。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便宣布胜利,撤出了越南。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后,宣布越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进入八十年代后两国继续对抗,在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地区又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
通过十年边境战争,中国打击了越南自卫战胜利后膨胀的信心,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同时促进了东南亚的和平局面,并为柬埔寨问题的最终解决打开了道路。对越南方面来说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1979年,中国军队在撤退回国的过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资,并沿途摧毁了越北地区的军政设施、公路、铁路、矿山。
战争背景
法属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老柬越本来是三个国家,自从被法国殖民统治之后就有了一定的渊源,二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三国也开始了独立运动;而越共作为最强势的一方一直有恢复大印支的想法,越共曾经有一个名字叫做印度支那共产党。在东南亚地区,越南则走上了扩张的道路,打败美国,并有苏联支持,装备有苏式、美式、中式武器的越南开始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越南共产党的前身就是印度支那共产党,在1951年印支共产党二大上,印支共改称为越南劳动党,原党内的老挝和柬埔寨支部也独立出来,分别成立了各自国家的共产主义政党。
但是这时,越南提出了一统三国的设想,“要在尊重三国人民意愿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强大、繁荣的越南、老挝、柬埔寨联邦。”在老挝革命成功,政府亲越的情况下,1978年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打着解放被红色高棉奴役的柬埔寨人旗号,向柬埔寨发动了入侵,并迅速占领了柬埔寨全境同时越南在国内大规模排华;越南方面对中越边境的陆地、海洋提出主权要求,宣布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出兵继承了越南共和国(南越)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占领,并与中国发生了边境冲突,而此前越南(北越时期)则明确表示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
中国政府方面声称“上述种种举动威胁了中国的边境安全和影响了东南亚的局势稳定”。而当时国际上大部分西方国家认为越南应从柬撤军,中国则应从越南撤军(实际上中国在一个月后从越南撤军,而越南仍通过傀儡政权维持对柬占领,长期拒不撤军)。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认为是中国侵略了越南,亚洲大部分国家如日本、印度和蒙古等国也要求越南停止侵略柬埔寨而中国也应自越南撤军。
战争评价
战后影响
(越南于1989年1月宣布将于在9月之前将越军全部撤出柬埔寨。)
中苏交恶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揭开中美关系新的篇章。中美两国从此开始酝酿关系正常化。这对当时仍与中国友好而与美军交战的越南来说,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这将意味着中国将有可能减少甚至终止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越南心中不满,转而全面投向苏联。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苏联来说,也是一大坏消息。在中美苏大三角中,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从此成为死敌。中国也从此成为孤家寡人,环顾四周,并无一个朋友。苏联原本想利用越南达到对中国在战略上实行全面包围,形势对中国极其险恶。老一代中国领导人当然看到这一点,尤其是同越南关系逐渐恶化,越南投靠苏联倾向逐渐明显的情况下,如何突破战略上的不利形势以达到对抗苏联的目的,就日益成为中国的迫切需要了。
另一方面,美国在越战中日益不利,失败已成定局,心虽不快,也属无奈。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了解到了新中国的力量和在地区事务中的分量,美国国内开始有人主张同中国全面发展关系,以谋求在亚洲地区实现和平,同时对苏联在亚洲势力扩展进行遏制。而这一点,竟然同中国的利益惊人的一致,因为中国就是需要寻求这样的战略“盟友”。共同利益使中美一拍即合,接下来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开始关系正常化及建交谈判,不一而足。中美接近对越、苏无疑构成了重大威胁。
1978年9月29日,越南加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扩张。
1978年12月初,中共中央就已决策要发起惩越作战。至1978年12月底,已有30多万中国人民解放军集结在中越边境地区。中国军队早就严阵以待,只等一声令下了。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邓小平随后立即访美,向美国总统卡特通报了准备惩罚越南的情况。回国时又途经日本访问,在被问及对越政策时,邓胸有成竹地说:
“有必要对越南加以制裁。”
“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战前准备
对中国来说,越南在南方蚕食中越边境,不断进行武装挑衅,又在1978年底入侵中国南方盟友柬埔寨,这是赤裸裸的地区霸权主义,是对中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当时的中国,主要的国家安全压力还是在北方的中苏边境,并且由于国内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军队自1962年以来已经十多年没有打过大仗了(仅有1974年海军收复西沙群岛)。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推动国际反霸斗争,对越南打一仗,需要很大的决心。
1979年1月1日,中央军委又调曾经在1967年率友好代表团进入越南北方考察过军事形势的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担任西线云南边防部队总指挥。东西两线解放军的战役部署是:以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不含149师)为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以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杨得志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解放军之战役决心:有限时间,有限纵深,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各个击破,速战速决,歼敌速回。
与此同时,与苏联、蒙古接壤的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部队均进入一级战备,临战状态,防备苏联军队的武力援越行动。这四大军区的乙种步兵师补充人员装备扩编为战时甲种师,各野战军离开营区进入野战地域(参见63军大事记、16军大事记)。这也反映出当时中国认为主要的威胁在北方,因此在越南战场上投入的仅是次要兵力。
1979年1月8日上午,广州军区完成战术准备:4个野战军、1个地面炮兵师、2个高射炮兵师、1个铁道兵师、1个通信团、1个防化团、航空兵13个团另6个大队全部进入待命地点。
昆明军区临阵易帅,杨得志司令员1979年1月7日中午飞抵昆明上任,与原司令员王必成进行了工作交接。8至10日军区召开扩大会议研究作战部署预案。12日总参、军区、军、师各级领导赴边境调研。同时参战的11军、第13军、第14军和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以公路、铁路输送紧急向边境开进,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战役展开,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战准备。
至1979年2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参战部队共7个军22个师36万人云集广西、云南中越边境,并有参战民兵、民工70余万人,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800余辆,各种火炮9000余门,各种车辆3万余辆,已箭在弦上。
1979年2月17日(即农历己未年正月二十一日)凌晨4时半,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北方6个省11个县发起进攻。同时空军指挥航空兵13个师、1个航校、3个独立团、10个大队、1个电子干扰分队,出动各种飞机774架,担负境内巡逻防空任务;空军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担负机场对空保卫任务;海军南海舰队在北部湾川岛以西各港口集结各型舰艇120余艘和海军航空兵作战飞机170余架待命行动。针对苏联海军可能在南中国海采取军事行动,南海舰队组建了一支代号为217的舰艇编队,随时准备打击苏越入侵西沙群岛,以及破坏中国海上钻井平台,空袭中国沿海港口和重要设施的行动。
战争过程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访问记《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自中越边境的报告》,实际上是对全世界宣布了中国的最后抉择。《人民日报》上第一次以这种口气说话,是1962年,对象是印度。众所周知,那一年爆发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印军被歼八千,全线溃退。中国发动的“对越自卫反击、保卫边疆作战”,由此拉开序幕,与此同时解放军进行了一场名为赤龙之吼的军事行动
战线分为中国的西线云南省和东线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云南方向作战先期由杨得志,后期由张铚秀指挥;广西方向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另1个边防营、云南省军区4个边防团另3个边防营)、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3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高炮72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近56万兵力,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突袭。
越军以边境一线的6个步兵师(第3、345、346、316A、338、325B师)、10余个地方团、20余个独立营及4个炮兵团应战,后期又陆续加入步兵327、337师和若干独立团、独立营、特工营、炮兵、工兵、通信等单位,参战正规军在10万人左右,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武装民兵配合作战。
第一阶段
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国东线部队攻克高平、同登,西线部队攻克老街、柑塘,向越南境内突进了20-50公里。越军采取地方部队和公安、民军在边境一线节节抵抗,主力步兵师实施机动作战的战术,以空间换时间,与中国军队进行周旋。因其兵力火力不足,战术保守,虽然给中国军队造成了较大伤亡,但仍抵挡不住,重要战略城镇纷纷陷落。
第二阶段
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第三阶段
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国军队边清剿边撤退,同时炸毁越北境内的重要军政设施并掳获当年支援给越南的大量物资。越军从柬埔寨战场调回部分军队保卫河内,但其不敢和中国军队决战,只能远远尾随中国撤退部队。在撤军过程中,有少数中国部队遭到越南地方部队和武装民军袭击,造成了一定损失。3月16日,中国军队全部撤回了国境内,战争结束。
边境轮战
自卫还击作战结束之后,越军又在两国边境上进行挑衅,不断制造流血事件。越军趁中国边防部队后撤之际,竟然大摇大摆的地占领了边境上两国交界线上的许多骑线点。再次非法侵占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中国边境地区。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5年中,越军正规部队和民兵不断向中国境内农场、村寨、学校开枪开炮,发射各种枪弹4万余发,打死打伤中国边境军民数百人。迫使中国边民离开家园,穴居岩洞。致使31793亩土地难以耕种和管理,数十万亩橡胶无法收割,52所学校被迫停课。忍无可忍之下,中国军队再次被迫自卫还击。
1981年5月5日至6月30日,广西军区边防3师9团收复并坚守广西宁明县上石地区边境法卡山。
1981年5月7日至7月10日,昆明军区14军42师126团收复并坚守云南文山州边境扣林山。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14军40师收复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境内老山。
1984年4月30日,昆明军区11军31师收复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杨万乡境内者阴山。
1984年5月15日,昆明军区14军41师收复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境内八里河东山。
1984年4月至1993年3月31日,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地区坚守防御作战,昆明军区、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北京军区、成都军区、云南省军区部队先后参加轮战。
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中越关系改善,1989年10月开始,中国边防部队适时减少参战兵力,逐步收缩防御阵地。1990年2月13日,中越之间发生最后一次战斗后,边界线基本归于平静。
1993年2月10日,中央军委批复成都军区解除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撤销云南省军区前线指挥部,边防部队转入正常国土守卫,停止空军航空兵和地空导弹部队在中越边境轮战。成都军区决定:1993年3月31日前云南省军区前指撤销和各支援保障分队撤离,边防2团于1993年4月1日零时由防御作战转为正常守备。
对越自卫反击战最后一战
1990年2月13日凌晨,越南人民军以一个排的兵力对老山前线我方64、66号阵地实施偷袭。64号阵地往左依次是62、61、60、57、662.6阵地。当时值勤的一位副班长,首先发现了敌情,越军特工也发现了他,用微声冲锋枪朝他开火,他腿部中弹,卧倒后迅速还击,战后被记二等功。当时中越边境局势已经缓和了很久,守卫此地的成都军区守备第1师2团官兵换防数月,精力弥漫无处发泄,发现敌情立刻还击,顿时老山一线枪声大作。主峰、松毛岭、东山我军火力点纷纷开火,团炮群也开炮猛轰,霎时间全线硝烟弥漫,地动山摇,此战越军被歼至少5人,我军1人负伤。1990年9月和1992年3月,该团奉命先后组织人员平毁了越南边民在楠木坪争议地区种植包谷,以火力驱逐了在我662.6阵地前沿建房的越南边民,从而牢牢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实现了军委对越保持适度军事压力的意图。1991年11月,中央领导同志视察该部,为该部题词“戍边卫国”,并为该部记集体二等功。
外部原因
1978年12月柬越战争(又称柬埔寨战争)爆发,而耐人寻味的是,紧接着,1979年1月1日,中美在接触多年之后终于正式宣布建交,并随即在1979年2月17日中国与越南爆发了战争。时间之连贯,不能不说这是极具针对性的一系列政治动作,尤其宣布建交的时间相当有选择性。
有人认为1979年中越战争是中国交出的投名状,原因在于,此战之前,邓小平访美寻求美国支持。而此战之后,中国便与西方国家拥有了所谓“十年蜜月期”。同时也是对苏联的一个教训。
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尤其是对越南方面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撤退回中国的过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资,并使越南的村庄、公路、铁路遭到严重破坏。
边界冲突持续了整个八十年代,包括1984年老山战役、两山轮战等。1999年,经过多年谈判,中国和越南签署了边界条约,但具体分界线仍然被保密。这次的条约中包含了较小的边界调整,一些土地被归还给中国。越南官方媒体报道新边界事实上于2001年8月左右实施。
中越战后越南并未收敛中越在边境上的摩擦依旧频繁,开启了往后长达十年的中越边境战争。中越两国海军于1988年还在南沙群岛海域爆发了军事冲突,中国海军由此收复了南沙六个岛礁。
战争的影响仍在持续着,特别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维持着世界上较为庞大的陆军规模,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于对中国的担忧。时至今日,越南依然视中国为其最大威胁。1979年的战争双方并没有因为此战解决实际的边界问题,反而使冲突进一步扩大化。其后,柬埔寨的红色高棉政权也正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老挝则长期与越南关系亲密。
此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通过此战,中国军方领导层发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已经与当年拉开距离。此后,中国军方开始了逐步的现代化建设,从建国初期的建军路线中逐渐摆脱。
战斗结果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东西全线推进越南北部境内纵深30-50公里,最远达100公里。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中国领土浦念岭和庭毫山地区;攻占越南北部高平、谅山、黄连山、莱州4个省的3个省会、1个市、16个县城、3个镇以及广宁、河宣两省部分地区;歼灭性打击了越军第3、345、346师,重创316A师另7个团、25个营(队),部分歼灭了越军325B、327、337、338师另12个团(旅),拔除了35个公安屯,共歼敌57152人(击毙47700余人,击伤7270余人,俘虏2173人);缴获各种火炮916门、各种枪支和火箭筒及40榴弹发射器16062支(挺、具)、汽车236辆、苏制反坦克导弹817枚、导弹22枚,击毁坦克和装甲车54辆、火炮781门、汽车594辆,炸毁导弹基地3个、机场3个、导弹发射架2个,同时摧毁了越北的大量军事、政治、经济设施。
在1980~198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歼灭越南人民军4万人以上。在整个十年中越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毙伤俘越南人民军和其他武装人员10万人左右。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消耗弹药2.38万吨,其中炮弹106万发,子弹5500万发。作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毁伤坦克和装甲车228辆(其中被越军击毁44辆)损毁汽车490辆,损毁火炮(主要是82毫米口径以下的迫击炮和无坐力炮)百余门。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减员3.4万余人,其中牺牲和失踪8500余人,负伤和非战斗减员2.5万余人。
根据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的《越南人民军50年(1944~1994)》(军事译文出版社有中译本),1979年2月17日,中国出动6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全线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经过30昼夜(2.17日-3.18日)的战斗,越南军民消灭和重创中国3个团18个营,击毁和击伤550辆军车(坦克装甲车280辆),击毁115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缴获了大量武器。